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探讨指纹的生理特征、指纹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指纹在安全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指纹是手指皮肤上的凸起图案,由从真皮层突出的汗腺形成,形成一系列的脊线和凹谷。只要真皮层保持完整,指纹在人的一生中就不会改变。因此,指纹与虹膜、静脉和声音一样,被广泛用作身份验证的重要生物特征信息。每根手指都有独特的图案,这对于识别个人身份非常有效。
指纹识别系统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通过确定已注册的指纹是否与正在扫描的指纹匹配来验证身份。为了注册或扫描指纹,必须通过清晰显示指纹脊线和谷线的指纹输入设备获取指纹图像。指纹输入设备通过与手指接触来获取信息,此时指纹脊线与接触面接触,而谷线则不接触。因此,指纹输入设备中与脊线和谷线相对应的光强度、电荷和温度等物理量会出现差异。
光学指纹输入设备由照明装置、棱镜和图像传感器组成。当手指放在棱镜的反射面上时,棱镜脊上的水分和油会在反射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从照明装置发出并入射到薄膜上的光会发生折射或散射,并以较弱的状态到达图像传感器。由于棱镜脊不接触反射面,因此光不会发生折射或散射,而是反射到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将光强度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创建指纹图像。当指纹干燥且几乎没有汗液或油污时,该设备很难获取完整的指纹图像。
电容式传感器型指纹输入设备使用一块带有密集排列的微型电容传感器的板。电流通过该板,每个传感器都会被充入恒定量的电荷。当手指触摸板时,电荷会被释放,传感器中的电量会减少。此时,接触到指纹脊的传感器和未接触指纹脊的传感器之间的电荷量会存在差异。每个传感器上的电荷量经过转换后,即可获得指纹图像。
超导传感器式指纹输入设备采用多个小型超导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温度的变化,并按手指宽度排列成一排。这些传感器具有仅在温度变化时产生信号的特性。当手指在垂直于传感器排列方向的方向上触摸传感器并移动时,接触面和指纹的脊线之间会产生摩擦热,导致传感器的温度根据脊线和谷线而变化。传感器检测此时发生的微小温度变化,将其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并连续存储以获取指纹图像。该设备比其他指纹输入设备更小,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等小型设备中。
一般来说,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会经历“生物特征信息采集”、“预处理”、“特征数据提取”和“匹配”等过程,指纹识别系统也遵循相同的流程。生物特征信息采集阶段是使用指纹输入设备获取指纹图像的过程。在预处理阶段,会去除与指纹形状无关的图像信息,并对指纹图像进行校正,以突出指纹形状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噪声会被消除,图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在特征数据提取阶段,会从预处理阶段校正后的图像中提取每个指纹特有的特征数据。特征数据包括纹线的分布类型、纹线的位置以及连接状态。在匹配阶段,会将提取的用于指纹搜索的特征数据与预先注册的特征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大于参考值,则确定该指纹来自同一个人。
指纹识别技术在提升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广泛应用于银行、机场和智能手机等各个领域,具有高精度和便捷性。然而,指纹识别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环境下可能会出现错误,而且存在各种规避或欺骗指纹识别的尝试。因此,指纹识别技术必须与其他安全措施结合使用,并且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指纹识别系统在未来仍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将变得更加精密和可靠。我们期待通过各项研发工作,进一步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