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英格兰世界杯冠军> 香港礦業

香港礦業

英格兰世界杯冠军 2025-05-22 22:39:24
鉛礦 编辑 香港開埠後最早開採、開發、經營、生產的礦場是位於打鼓嶺蓮麻坑的鉛礦,於19世紀末由葡萄牙人經營開採,政府於1925年批出採礦...

鉛礦

编辑

香港開埠後最早開採、開發、經營、生產的礦場是位於打鼓嶺蓮麻坑的鉛礦,於19世紀末由葡萄牙人經營開採,政府於1925年批出採礦租約,直到1940年日軍入侵香港前已開掘約2,100米隧道,1945年戰爭結束,但要到1951年才由不同的承包商恢復開採,惟因鉛價下跌及成本高漲,礦場於1958年關閉,採礦租約也於1962年屆滿。

另外,大嶼山梅窩有銀礦灣或在香港開埠之前已經有開采,但在19世紀末在銀礦灣附近曾有礦洞進行開採工作,實際上這礦洞生產的是鉛,但鉛礦當中含有小量的銀,故得銀礦之名。礦藏曾被小規模的開採,但均已停產。[10][11][3][21]

其餘鉛礦坳等地。

鎢礦

编辑

沙田針山在1935年發現鎢錳鐵(Wolframite)礦,並於同年發出採礦牌照,钨價於韓戰時期急升,包括有牌的鑽井及無牌的地面挖掘的採礦活動因而得以擴展,直到1967年鎢價下降才促使礦場停業[22][23]。此外,香港大欖郊野公園東部的蓮花山,於1950-1957年期間,也有鎢錳鐵礦開採。另外,大嶼山沙螺灣有極小規模的鎢礦。

磁鐵礦

编辑

香港最具規模的地下礦場是馬鞍山的磁鐵礦,該礦場早於1906年至1949年間已有小規模露天開採,1953年開始地下開採,於1960至70年代初達到全盛時期,平均年產量往往超過20萬噸,在1970年代早期更一度年產達40萬噸,礦產被運往日本提煉,惟因1970年代中期全球對鋼鐵需求下降,加上新開發的澳洲大型礦場競爭,香港本地又有多項基建工程促使建築行業工資上漲,當礦工的工資已不復過往吸引,很多礦工都離開礦場另找工作,而且礦場的牌照將於1981年屆滿,當時政府正計劃將馬鞍山發展為新市鎮,讓礦場持續運作不符合城市規劃,所以不欲給礦場續牌。由於投資前景充滿不明朗因素,礦場遂於1976年提早停產。[24]

馬鞍山礦場240ML礦洞的出入口,出入口上方有兩個被封閉的圓孔,原本用來安裝抽風機。

馬鞍山礦場110ML礦洞的出入口,該處原鋪設有路軌,供電力機車將裝滿礦石的礦斗拖到選礦廠,出入口在礦場關閉後被填封,只留下兩個方孔作為礦洞的總出水口。

石墨礦

编辑

大磨刀的石墨礦於1952年投產,由五福礦場作地下開採,直到1971年因礦坑深入地底深處,導致成本高昂不合符成本效益才告停業,而採礦的租約亦於1973年屆滿。

石礦

编辑

参见:九龍四山、鑽石山和採石山

香港截至2025年,僅餘屯門的藍地石礦場仍在運作。南丫島石礦場、安達臣道石礦場及石澳石礦場分別已於2002年、2017年及2009年停止開採[25]並回復綠化。這些石礦為建築業生產石料製品,每年共生產碎石約600萬公噸,佔全港約57%需求,其餘則由鄰近廣東省輸入。

自1980年代起,香港及澳洲礦業公司紛紛在鄰近的廣東省地區,與內地國營企業或部委開設供港石礦場,例如烏石鼓石礦場、中心洲石礦場等。由於深圳市、珠海市和中山市的石礦場逐漸關閉,香港業界的石料供應來源由2006年起已逐漸轉移至江门市及惠州市。[26][25][27]

石澳石礦場

藍地石礦場

鯉魚門石礦場遺址

畢拿山石礦場在1991年停止開採後,成為香港警察射擊場及爆炸品處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