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建立者/开国皇帝
夏朝
约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①
约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朝
西周②
约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发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
-
-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
-
-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15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5年)
彭城
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210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帝刘邦
新③
8年~23年(16年)
常安
陕西西安
王莽
玄汉③
23年2月~25年9月(2年)
宛城洛阳长安
河南南阳河南洛阳陕西西安
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年~220年(19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年~265年(4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年~263年(42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东吴
222年~280年(58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朝
西晋
265年~316年(51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103年)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④
304年~439年(135年)
南北朝
南朝
刘宋
420年~479年(59年)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萧齐
479年~502年(23年)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萧梁
502年~557年(55年)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南陈
557年~589年(32年)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148年)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
534年~550年(16年)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年~556年(22年)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年~577年(27年)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年~618年(38年)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⑤
618年~907年(289年)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⑥
后梁
907年~923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年~93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年~947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年~950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年~960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902年~979年
-
-
-
宋朝
北宋
960年~1127年(167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152年)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契丹辽朝西辽
907年~947年(40年)947年~1125年(178年)1124年~1218年(94年)
上京汴京虎思斡耳朵
内蒙南波罗城河南开封吉尔吉斯斯坦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德宗耶律大石
大理
937年~1254年(316年)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大理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8年~1227年(190年)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会宁
黑龙江阿城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海陵王完颜亮
开封
河南开封
金宣宗完颜珣
元朝
1206年~1271年(蒙古)1271年~1368年(98年)1368年~1402年(北元)
大都
北京
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元惠宗托欢特穆尔
明朝
1368年~1644年(277年)1644年~1683年(南明)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年~1636年(后金)1636年~1912年(276年)
盛京北京
沈阳北京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历朝历代的都城一般只列一个
附注:
备注:一直以来,夏商周的起讫年代以夏朝“约前2146~1675年”,商朝“约前1675~1029年”
,西周“约前1029~771年”出现在史料上。但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然而,夏朝是否存在过都有争议。
①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国都在亳(今商丘)。前三百年中内乱加水患都城搬迁了五次。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约公元前14世纪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测的,历史事件是凭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们的传说来叙说的,断断续续,无从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记载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争议很大。
③
新朝和玄汉:王莽建立新朝(公元8年~23年)取代汉朝。汉宗室刘邦的九世孙刘玄所建的一个短暂的政权(公元23年2月~25年9月),继续沿用“汉”的国号,该政权承新朝下启东汉。更始元年至二年间,名义上统一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与西汉、东汉合称汉朝,为区别西汉、东汉,蜀汉,故称“玄汉”。公元25年,刘邦的九世孙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西汉、玄汉、东汉、季汉究竟是什么关系?
④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境内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汉(前赵)、后赵(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高句丽、翟魏、谯蜀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实际上20个都不止。先秦、秦国、秦朝、前秦、后秦、西秦是什么关系?
⑤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正统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汉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汉,唐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按照正统思维:新朝和武周是两个既被承认又不被承认的朝代。
⑥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五代”指907年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合称为“五代”。南方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其中有:南吴(杨吴)、前蜀、吴越、南楚(马楚)、闽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孟蜀)、南唐、北汉等国,史称“十国”。但实际却不止十个,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五代”和“十国”合称“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结束。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中原,十国结束。中国历史三个乱世之一“五代十国”
关于朝代起讫时间:事实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会如此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王朝,执政权经常不会立即转移,因而会有时间重叠。因为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现存统治之前建立起来的,或者是在被打败之后持续了一段时间(完成统一)。就像清朝建立于1636年(从后金1616年开始只是称王),明朝正统灭于1644年,而最后一个南明的政权直到1683年才被废。这种统治的变化是混乱而漫长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扩大对全中国的控制。因此,假设中国在1644年突然发生了一次变化是不准确的。
关于朝代的前缀:由于有些朝代或国号名称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后世的史学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前缀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梁唐汉晋周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朝定都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洛阳,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也称为“前汉”、“后汉”。以都城方位区分的情况还有西晋和东晋、东魏和西魏、北宋和南宋的划分。
关于朝代的都城: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心都大多集中在国都,西周开始的陪都制度又叫“两京制度”,此后各朝代无不仿照周朝设立两京,甚至三京、四京,有的甚至有五个首都。汉、隋、唐、宋时代华夏王朝大多都是“两京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都号称是十三朝古都,那宋往后两京渐渐衰败,政治中心东移,北宋时代的两京已经是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了,还有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南宋时法理国都还是东京开封,行在临安(杭州),元往后,政治中心大多在北京。少数时辰在南京(明初建都南京)。因为篇幅上述表格只列一个都城。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做过国都?(中国八大古都)
关于开国皇帝的称谓:本专题的绝大部分开国皇帝的名字前带谥号(×帝)和庙号(×祖/宗)的方式进行了修饰,也许有人认为刘邦叫“汉高帝”是笔误,应为“汉高祖”,非也。“汉高祖”既非谥号也非庙号,当年司马迁误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唐朝以前称呼皇帝一般都使用谥号,但是像“汉更始帝”并非庙号也非谥号,习惯采用年号称呼。另外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中国有过多少个皇帝?1912年共和体制在中国确立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组成中国朝代。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朝代歌
第一种[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香港版本]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祯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大陆苏教版历史教材]、[香港版]第二首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香港版本]第三首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五种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第六种[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七种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谋。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华。
第八种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