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这些表现看,紧随着青春期的结束接踵而至的是爱情的不同阶段,有的虽然短暂但可能很正常,有的虽然很长久却不太正常。性变态其实是一种返祖现象——一些古代的行为方式起初是正常而实用的,后来有了改进,乃至改进过度。人类在懵懵懂懂中不断向前发展,如同但丁穿过地狱一样,体验着行为方式的持续演变,不断被烙下深深的印记,然后逐步转向成人的正常的爱情。
求爱时节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虽然求爱一定要等到成熟方可,但其实我们孩提时一半的游戏都是爱的游戏,即使是一个五岁的女孩都懂得调情的技巧。求爱的目的是使爱更加完整,在充足的时间里挑选最好的,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求爱通常是由男性带着渴求主动提出的,而女性则表现为既受到诱惑又有点儿退缩。不过到处都有例外:在新几内亚是女孩追求男孩,并赠送他们大量的礼物。但是美国没有这种可贵的风俗。当然我们有时也能看到安妮主动追求和诱惑坦纳,那是在萧伯纳的戏剧里。一般来说,男性总是扮演着积极主动、敢于挑战的角色,因为他们天生就是战斗者,具有野兽的猎食性;而女性对男性来说只是征服和占有的战利品。求爱意味着战斗,交配实质上就是掌控。
斯坦利·霍尔说:“一些雄蚱蜢非常好战,可以和小公鸡相匹敌。许多雄鱼在繁殖季节会为了争夺产卵的场地而战斗至死。成年雄鲑鱼的牙齿会变得非常锋利,而雌鲑鱼的牙齿并不如此。春天里雄蜥蜴每逢相遇必然打架。大部分雄鸟在春天变得非常好战,会用嘴和爪子打架,还会用翅膀和腿合力加速前进。所以春天既是战斗的季节,也是爱的季节。”[3]对男性来说,这种战斗就是商业的竞争和自我显摆。我们用银行的存折而不是用牙齿来打架,我们的利爪都掩盖在商业礼仪之下。
聪明的女性能随时应战且谨言慎行。谨慎是一种战略性的退却,起初是因为害怕和洁癖,后来就往温柔、敏感的方向发展了。这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动物中也有明显类似的情况。雌性动物通常不愿意在非交配季节或以出格的方式进行交配。博马舍说,男性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他们不是因为渴了才喝水,而是每时每刻都想做爱。在文明的民族里,谨慎是爱情精神发展的最好表现之一,会变成一种独特的气质,有时可以克服灵魂深处的冲动。在古代的迈尔西亚,明智的立法者为了阻止女性自杀,明文规定自杀女性的尸体将被裸尸街头。[4]
威廉·詹姆斯认为,谨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当女性发现大大咧咧会被鄙视时,她们就会把这种观点灌输给自己的女儿。狄德罗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现象,将其原因追溯为丈夫的嫉妒心理,因为丈夫对妻子的拥有权使他们强制要求妻子谨言慎行。在许多部落里,只有结了婚的女性才能穿衣服,她们的丈夫(比企鹅岛的创立者要明智)认为这样有助于他们保护私有财产。而当流行的婚姻模式从俘获转变为购买之后,父母发现没有性经验的女儿行情更好,于是自然而然就鼓励女儿要循规蹈矩。
基于各种缘由,谨慎成为女性最微妙的魅力之一。男性一般都不喜欢放纵的女性,当然乍看之下可能会被吸引一下。对女性来说,不炫耀、不挥霍才是狩猎的最好武器。深奥的解剖学原理表明,在大街上我们可能会被表象吸引,但我们内心的取向是不会动摇的。年轻的男士会被低眉顺眼的女性吸引,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种优雅含蓄意味着温柔,而温柔是女性最重要的品质。女性的谨言慎行带来的边际效益就是激发男性的能力和勇气,激励他们做出一番事业,挖掘出他们掩盖在平庸之下的潜能。男性的建设性成就,就像鸟类光鲜亮丽的羽毛一样,谁知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为了性的竞争和炫耀呢?
03/爱的结晶
且让魅力顺其自然地发展吧。爱情最终是在亲子关系中达到自我完善的,孩子会让人放弃所有的欲念。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繁衍后代的本能,只有交配和亲代养育的本能。大自然委婉含蓄地保护着这一本能,人类只是大自然享受最大乐趣的一个副产品。没有什么比大自然让萝卜自然繁殖这种方式更荒谬了:去医院里听听分娩女性的尖叫和新生儿的哭声吧。不过大自然是很狡黠的,她用陶醉的狂喜安抚母亲,用盲目的骄傲慰藉父亲,然后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巨大的代价,来驳斥那些认为人类的延续是不必要的观点。
随着婴儿的出生,父母之间的爱也焕然一新,但显然不是以前那样激情四射了。事实上,孩子出生以后,日子变得非常繁忙,男女间的激情逐渐消减并稳定下来。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汲取那水乳交融的爱。母亲往往会全身心投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父亲。如果生的是女儿,父亲则会把对妻子的爱转移到女儿身上。但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外在的干扰会逐渐失去魅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会重新得到巩固。
正是在这个阶段,婚姻中的两个灵魂终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岁月里,我们必须共同经历多少磨难、多少命运沧桑和身心折磨!疾病使浮躁的幻想变得深刻而现实,爱在死亡逼近的时候获得了新生。我们一起制订计划,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既追求成功也分享孤独。意气相投的两颗心结合成精神的伴侣,不仅性格交融,连面貌也变得相似。我们一起凝视着摇篮中的婴儿,看着他们成长,最后不情愿地看着他们恋爱,这就是两个人合为一体的过程。
04/真爱永恒
当两人只能静静地回忆家里曾经回荡着的孩子们的欢笑声时,聊以慰藉的是爱情似乎重新回到了这对儿多年的忠实伴侣之间。而此时的爱情在温暖地抚慰着岁月的孤独和死亡的临近中得以圆满。那些把爱等同于欲望的人,其实只是了解了爱的起源和皮毛。当爱的物质因素全部灰飞烟灭时,留下的才是爱的灵魂。随着两颗年老的心的重新契合,身体的欲望在精神的绽放中得到满足。
这就是爱的轮回。让我们重温一遍爱:在微生物的细胞融合中,在野兽的暴力激情中,在野蛮人的粗俗欲望中,在年轻人温柔忧郁的眼睛里,在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或弗朗西斯卡的故事里,在一对老夫妇因为子孙齐聚庆祝他们半个世纪的爱情而幸福得发抖中,我们都可以瞥见爱的影子。从起初的吸引到谱写爱的诗歌再到一辈子的忠诚,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转变吗?我们不由得想起桑塔亚纳那段深刻的话:“一切理想都源于自然,一切自然都朝理想发展。”爱也不必为它的起源感到羞愧,欲望若没有积蓄到心甘情愿奉献的地步,就必须加以克制。
爱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触摸不到的爱情,犹如在黑暗中行走。”[5]拉普拉斯临终时,他的朋友们试图用他的伟大发现和著作等身来安慰他,结果遭到他的指责,他悲伤地告诉他们,这些名和利在生活中都是无足轻重的。他们问:“那什么是重要的呢?”老科学家挣扎着最后一口气说:“爱!”
所有的事物最终都会消亡,只有爱能幸免于难。爱可以越过坟墓,弥补死亡造成的代际鸿沟。尽管爱的幻灭让人痛苦不堪,但从全人类的角度看,爱可以长久到天荒地老。它挽救了我们人类的一部分,使其万古长青,让我们的生命在孩子的青春活力中得以重现。富有令人意志消沉,智慧让人变得冷漠,只有爱会用不可言说的慰藉温暖我们的心灵。而爱总是付出的多,收获的少。一切皆为浮云,且让我们珍惜爱吧。
本文来自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尔·杜兰特《追寻幸福》。
威尔·杜兰特《追寻幸福》 中信出版集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