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要是放在几年前,可能还会被骂\"阴阳怪气\",可如今看起来,更像是社交平台上一句说了大伙心声的\"老实话\"——尤其是在国足又一次被世界拒之门外的当下。
国足这波操作,说实话,很多人已经麻了。
48个名额啊,世界杯扩军到这样,连个\"擦边进\"都没混进去,讲真,就算是平时不怎么看球的人,这会儿心里也多多少少有点失落。
足球嘛,不就是国民情绪的一个出口?这比赛要是赢了,一帮人立马冲下楼放烟花都不稀奇;输了嘛,那也得找个地方骂一骂,解气先。
二、国足的\"稳定\"表现
网上很多吐槽说\"国足不如初中生\",当然这话是夸张了点,但说到底,输球不是第一次,关键是这几十年来的\"稳定性\"实在过于惊人。
有种老百姓说法挺形象——\"国足这队伍,从来都不是'起起伏伏',而是'伏伏伏伏伏'\"。
像这次踢印尼,球迷都觉得,这对手再怎么也不该被踢得零封吧?
可结果呢,还是那个老配方:防守不紧凑、中场没主心骨、前锋找不到门,裁判看VAR时,全国人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后一脚点球,一切回归熟悉的剧本。
这不禁让人想起《水浒传》里武大郎打虎的场面,明知道是送死还硬着头皮上。
但问题来了,这回谁又是真正的\"武大郎\"呢?球员?教练?还是整个体制的问题?其实也没人说得太明白,毕竟足球这事,从来不是一个人能背锅的。
想当年高洪波、里皮、卡马乔轮番上场,哪一个不是带着满腔热情而来,最后都灰头土脸地走。就连球迷也早就习惯了\"换帅如换药,吃完还是头疼\"。
三、中国足球的未来
潘粤明这次敢发声,是因为他自己压根就不怕\"掉粉\"。
而且说到底,老百姓其实也不怕有人说话刺点,怕的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
像微博下面那堆评论,基本全是\"终于说出人话\"\"潘哥你别删啊\",这种呼应,是情绪被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出口。
有点像当年\"夸夸群\"流行时,大家其实并不是为了夸人,而是为了找点情绪的陪伴。现在国足这个局面,大家也只是想找个能听懂自己话的出口罢了。
很多人也会问,既然骂了这么多年,那为啥还要看?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像\"为啥还要追电视剧《甄嬛传》十遍\",因为看过一次又不代表不心动,哪怕是熟悉的剧情,有时候也只是为了找那点\"万一\"。对,就是那个\"万一\"。
万一进了呢?万一赢了呢?万一我们不是最差的呢?现实一次次打脸,可\"万一\"这个词,还是牵着无数中国球迷的心。
当然也不能全靠吐槽活着,这事儿终归还是得动点真格的。
小编查了些资料,也没看到啥成体系的青年球员培养机制在扎实推进,基本还是靠\"天赋 家里有矿\"的个别苗子撑着。
足球想要发展,怕不是要从娃娃踢起,关键还得有\"愿踢的娃娃\"和\"懂踢的老师\",而不是让那些校队里的孩子跑去学编程、跳街舞,最后球场上只剩几个练体能的了。
潘粤明的那句\"在家自己踢着玩儿吧\",听起来酸溜溜的,但说白了,倒也不失为一种现实反讽。
既然已经无缘大舞台,那不如真的静下心来看看,咱到底还剩下点啥?
至少,得先从不再\"怕输\"做起,从不再\"只会踢回传\"开始,从不再\"看脸选人\"开始。
否则,下次不管世界杯扩不扩军,国足可能连\"吐槽热搜\"都上不去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