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看到中国队再次无缘世界杯,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不是惊讶,而是一种“熟悉的失望”。就好比你明知这顿饭难以下咽,却还得硬着头皮把它吞下去。
范志毅曾说:“我早就失去信心了,但我永远不甘心。”这句话让人听着真心痛。作为一位资深球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的状况。可即便如此,那份希望依然无法释怀。我们这代人,亲历了国足从期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全过程,早已习惯了这种反复无常的“轮回”。
这次输给印尼,真的是头一遭,68年来第一次啊!你敢相信吗?过去无论表现如何,总能在对阵印尼时取得胜利。而如今,连这一关都过不去了。更糟糕的是,这场比赛我们0比1落败,而且整场比赛仅一次射正,进攻乏力得让人不禁怀疑场上的球员是不是职业选手。
更奇葩的是那次点球。主裁经过VAR回放,仍然判罚了犯规。赛后,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个判罚太牵强,仿佛是在强行给中国队增加戏份。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全怪裁判,归根结底,实力才是王道。
有网友调侃说:“在48个世界杯名额中,我们居然还能被踢出局。”这话听起来真是讽刺。世界杯本来扩军了,机会应该多了,结果中国足球反而掉了队。这淡淡的一句,仿佛是在暗讽我们。
大家心里也明白问题所在。青训体系薄弱、联赛混乱、选材机制陈旧……这些问题已被提了十几年,年复一年改进,却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换教练也好,尝试新阵容也罢,收效甚微,依旧是老样子。
展开全文
然而在这场比赛中,像王钰栋、刘诚宇这样的年轻球员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展现了拼搏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但整体实力依然不够,一个人的光芒无法照亮整个团队。就像家里的灯泡坏了,只换一个也照不亮整个房间。
主教练伊万科维奇确实尽了最大努力,毕竟球队的资源有限。但是,如果结果不理想,恐怕他下课只是时间问题。问题是,更换教练又能有怎样的改变?中国足球的基础实在太薄弱,光靠换帅是无法逆转局势的。
东体的一篇文章提到:“教练组到底做了什么?中场休息调整了什么?中超联赛水平究竟能否代表国家队的实力?”这些问题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所有热爱中国足球的人都想厘清的事情。
说到底,我们并不是不能接受失利,但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希望。球迷们可以等四年,但足协可不能再拖了。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别说世界杯了,连亚洲杯都可能遥不可及。
未来的方向该如何选择?必然要从根本上动手。青训要系统化,联赛要职业化,选材要科学化。不要再依赖关系、资历和运气选人了。否则,再过十年,我们的状况依然不会有改变。
最后想说一句衷心的话: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为什么足球却一直难以发展?这并非是某个球员或教练的责任,而是整个体系的问题。希望这次失利能成为改革的契机,而不是又一次的“例行公失”。
如果你也是个老球迷,看了这场比赛的心情一定复杂万分。希望大家能在评论里分享一下感受,或许我们都在期待着一个奇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