萩-古汉语通假字字典萩qiū
【中古音】:
【上古音】:
七由切
【通假字释义】:
清尤開四(清幽) 蕭也。
【正字及释义】:
樵 qiáo 昨焦切 從宵開四(從宵) 柴薪。引申爲焚燒之意。
《管子·禁藏》:當春三月,萩室熯造,鑽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王念孫云:樵與萩古字通,萩室即樵室也。〕
楸 qiū 七由切 清尤開四(清幽) 木名。
《左傳·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史記·貨殖列傳》: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間千樹萩。〔徐廣云:萩,一作楸。〕
《漢書·貨殖傳》:水居千石魚波,山居千章之萩。〔注:萩即楸樹字也。〕
《漢書·東方朔傳》:又有萩竹籍田。〔顔師古云:萩,即楸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