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喾时期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没有科学的顺序,也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也导致当时的粮食产量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也就是最初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人们开始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指向来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科学改进后的版本,采用“定气法”划分,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也是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帝喾观天象
帝喾一生共在位69年,公元前2176年帝喾逝世,终年99岁,死后葬于故地辛,并建有帝喾陵。其在位期间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后世将其列为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也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河南省商丘市帝喾陵
总结
帝喾一生以仁爱治国,生活简朴,顺应自然规律,其研究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如今的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篇外
史料记载,帝喾妻子名为常仪,她与帝喾生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的是后来的帝擎,女的是帝女嫦娥(这名字熟悉不?),帝喾有个臣子名后羿,后羿以箭术闻名,帝喾见其战功显著,便将女儿嫁给后羿。后世民间以此改编为神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欢迎关注[名人雅阁],解读古今人物,品味名人历程。我是小雅君,我们下期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