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东京世界杯> 二战M7“牧师”自行火炮:以口径“布道”的火力怪兽

二战M7“牧师”自行火炮:以口径“布道”的火力怪兽

东京世界杯 2025-10-26 12:24:59
自行火炮的诞生,对陆战形势有深远影响。美式自行火炮的研发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但当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真正给设计师们提...

自行火炮的诞生,对陆战形势有深远影响。美式自行火炮的研发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但当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真正给设计师们提供创意的,还是二战中的德意志装甲部队。

为了研发一款高机动型的自行火炮,设计师选择了M3的半履带车型,再加上一门75毫米火炮。这就是最初的试验车T-19,但是在测试中,半履带车的机动性和载运能力都差强人意,最后还是决定采用全履带底盘。于是乎,M3中型坦克的底盘成为了新型自行火炮的基础,它的试验代号为T-32。

1942年1月,T-32的测试验收开始,它采用了顶部开放式的车身设计,火炮口径也提升至105毫米。经过简单的测试和改进后,第二个月T-32就得到了正式命名——M7自行火炮。同年4月M7开始量产,到二战结束前,它的总产量为3490辆。

这批M7来到皇家陆军后,很快就得到了“牧师”的名字,据说皇家陆军的自行火炮都是以“主教式”的方式命名自行火炮的,比如皇家陆军后来的“司事”自行火炮和“修道院长”自行火炮,就是同一个命名方式。在北非战场,1942年9月就有90辆M7抵达,并参加了当年11月的阿拉曼战役,受到了皇家陆军的一致好评。

展开全文

北非战场的成功让皇家陆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最终被送到北非的M7总量达到了828辆。皇家陆军不但用它来支援步兵,也用它来攻坚,同时发射烟幕弹来掩护坦克冲锋。这让德军在北非的阵地战术威力大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美军当中,M7自行火炮成为了每个装甲师的标配,成为了步兵们最有效的火力支撑。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M7的身影依然在活跃,后来被更加先进的M52和M108所取代。但M7在世界其他国家仍很受欢迎,在2010年,我们还在巴西发现过M7的身影。

大家怎么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