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合肥美食文化地标:罍街
上个月,罍街迎来了6周年庆典,这个从一片废弃的水塘上崛起的安徽美食文化翘楚之作,已经完成了从模仿到特色鲜明,从单纯的吃喝到文化旅游目的地,从单个项目到模式输出的转变。
顺势而为,罍街6年的快速发展,不仅是罍街对于合肥美食文化的重塑,更是顺应了合肥人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
视频 | 70年70变,吃在罍街,吃遍安徽
吃在罍街 吃遍安徽
说到地道的合肥美食,一般人会首先想到小龙虾,其实小龙虾在合肥流行也不过才20多年。说到合肥美食的历史传承,自然绕不开四大名点、下塘烧饼、老母鸡汤、吴山贡鹅、庐州烤鸭、三河米饺、包公鱼、李鸿章大杂烩这些老字号的美食。
图 | 种类繁多的合肥美食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名厨汇聚合肥,带来了川菜、粤菜、淮扬菜等知名菜系,各类名吃名点也在合肥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本地的传统美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图 | 外地美食与本地美食相融合
尽管合肥美食花样繁多、自成体系,但一直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跟北京簋街、武汉户部巷媲美的城市特色文化名街。
2013年,在合肥市包河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合肥罍街正式开街。罍街一开始就打出了“北京有簋街,合肥有罍街”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批合肥美食界头羊入驻。龙虾大王阿胖,徽菜头牌徽祥府,中华老字号耿福兴,再到如今的徽商故里、徽宴楼、老谢龙虾……
图 | 北京有簋街,合肥有罍街
不仅如此,罍街还还复活并传承了一些濒临消失的合肥特色老味道,如胡兴堂的臭鳜鱼、刘鸿盛的包子、香菇鸡饺等,让各地来到合肥的饕餮客们,不仅能大享口福,还能通过品尝“合肥老味道”增加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无论是地道的合肥传统小吃,还是江淮南北的特色菜肴,食客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那道“美味”。
图 | 你总能找到想吃的美食
如今的罍街,入驻商家已经超过260家,日均客流量达1.2万人次。在合肥,没有人会空着肚子离开罍街。
图 | 人气爆棚的罍街
不到罍街 不知道合肥有多文艺
从一开始,罍街就没想着只做一条安静的美食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合肥人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有意思。罍街深谙其中玄机,将自身定位为“文化旅游目的地”,而不仅仅是个吃饭的地方。
图 | 罍街的目标不仅仅是美食街
六年来,罍街不断增强自身的文旅属性。他们“搬来”了逍遥津的大象滑滑梯,“嫁接”了天津的相声表演,设计了合肥话互动装置,开业了格调阅读空间“悦书房”,引进了夜山明艺术馆,复活老合肥的小巷子,打造了“罍+村”……
图 | 这些场所让罍街能满足更多人需求
从“有朋自远方来,带TA来罍街”,再到“合肥有性格,罍街很合肥”,推广语的变化,实际上反应的是罍街不同阶段的侧重点。罍街一直致力于重塑“合肥性格”,力求成为合肥市井文化的代言。
图 | 罍街为合肥代言
食客们流连于琳琅满目的美食街区,孩子们也总能找到新奇的玩意儿,网红歌手们在广场弹着吉他开直播,他们不请自来,不仅因为这里人多,还因为罍街的文艺范跟他们的调性很搭。
一座街区与一座城市共成长
六年过去了,如今的罍街已经早已不是当年的罍街了。罍街从一期,做到了四期。
2015年,安徽早餐第一街——罍街早点来面世,街区突破“夜市”身份,矢志打造全天候“永不落幕”经营业态。
图 | 早餐街正式开街
2016年,罍街AS·1980正式开街,一批批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在此勇立潮头、筑梦青春。
图 | 文艺范儿十足的AS·1980
2017年,罍街二期开街,罍+村、罍+巷将合肥市井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悦·书房为市民提供24小时精神栖息地。
图 | 市井气息浓厚的罍+村
2018年7月,罍+小吃正式开业,一街“吃遍”全国特色小吃,成为名副其实的吃货天堂。
图 | 在罍+小吃内吃遍全国
2019年,罍街公园建成开放,大排档区完成改造,罍街一期外立面即将升级,罍街四期将实现实质性动工。
图 | 罍街公园建成开放
预计到2021年,南北拓展,东西延伸“大罍街”格局将基本形成,集文化、旅游、美食、民俗、双创于一体。
图 | 日益壮大的罍街
不仅如此,“罍街模式”也已经在合肥四处开花,并向省内其他城市延伸。“圩美·磨滩”助力乡村振兴,“半边街”点亮蜀山之夜,“黉街”沸腾新站大学城,“水西门”提升周瑜故里格调,更有阜阳罍街项目北上弘扬品牌。如今,滨湖集团共打造文旅项目14个,其中文创小镇2个、特色街区12个,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街区品牌矩阵。
图 | 罍街模式覆盖合肥
罍街以美食渗透合肥人的脾胃,
以文化唤醒合肥人的精神共识,
以情怀陪伴合肥人的一日三餐,
与合肥这座城市一同成长、变迁。
随着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
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罍街也将承载着合肥人对生活的热爱,
不断嬗变升级,越来越好!
素材来源 |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