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是鼠李科(Rhamnaceae)最重要的种及世界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原产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引种到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重要果树,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历史上,枣树的生产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近年来枣产业及相关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迫切需要系统介绍枣及其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
近日, 河北农业大学枣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在 Horticulture Research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jujube – a superfruit for the future 的专题综述。
本文首先在系统阐述枣独特生物学性状基础上,分析提出枣有望成为未来的超级果树(superfruit)。枣树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能力极强,可在其他果树难以生存的山沙碱旱地区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成为经济与生态兼顾的重要抓手;枣树早果速丰能力很强,可当年结果三年丰产;枣果为本草上品、药食同源,其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环核苷酸的含量分别是一般果品的2倍、百倍和千倍以上;枣树可同时满足种植者、消费者、经营者及政府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而这正是未来超级果树的基本特点。
Fig. 1 The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organs of Chinese jujube.
展开全文
Fig. 2 The trend of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随后综述了过去3000年间枣树科研的历史成就,并从基因组测序与应用、种质资源与系统分类、遗传育种、栽培理论与技术、病虫防控、采后生理与技术、营养与加工7个方面概述了近70年来枣树科研的重大进展。最后,在分析当今枣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枣研究的8个重点领域和目标。
本文由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河北农业大学枣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与美国和罗马尼亚的知名枣专家共同撰写。国际园艺学会枣工作组主席、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孟军为通讯作者,河北农业大学 刘孟军教授、 王玖瑞教授和 王丽丽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9YFD1001605)、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项目、农业部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项目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C2017204114)等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8-020-00346-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